〔主持人〕:謝謝。通過王局長的簡要介紹,我們了解到宜賓交通的發展變遷,感受到宜賓交通的巨大變化,能請您為我們再詳細介紹一下宜賓交通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做法嗎?
〔宜賓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建平〕:好的,主持人。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錨定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開路先鋒的定位,深入實施交通強市戰略,統籌抓好交通重點項目建設、運輸服務提質增效和交通綠色轉型發展等工作,“內暢外聯”“便捷高效”的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一是“鐵公水空”對外通道逐步完善。成貴高鐵縱貫南北,宜賓正式邁入高鐵時代,成宜高鐵提速賦能,宜賓全面融入成都“一小時交通圈”;成宜高速、宜彝高速、宜威高速、仁沐新高速等10條高速公路陸續建成投運,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十二五”末的221公里,躍升至593公里,成功實現“縣縣通高速”;建成四川首條晝夜通航地方貨運航道,金沙江水富至宜賓段航道在全省率先建成電子航道圖和數字航道,實現與長江航線干支聯動無縫銜接,宜賓成為長江水系電子航道圖服務聯盟首批12家成員單位之一,轄區內宜賓港千噸級泊位增至12個,獲批國家臨時開放口岸,被確定為長江干支中轉重要港口,開通進港鐵路,集疏運體系基本形成;宜賓五糧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8400噸,位居全省支線機場第一位。二是市域毛細血管路網聯系緊密。中心城區“三環十射”骨架路網加快構建,22公里的城市內環線建成通車,高新互通全面建成,元水互通、大學城互通加快建設,市域公路網與城市快速路順暢銜接,中心城區對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G247宜賓至自貢公路、G547長寧至竹海快速通道、S215沿岷江快速通道、G353宜南陽瀘快速通道等國省干道提檔升級,岷江大橋加固、泥溪岷江特大橋建設、江安長江二橋建設等重點項目順利完工,市域骨干路網不斷優化完善;深入實施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幸福美麗鄉村路等項目,新改建農村公路3600余公里,鄉鎮通三級路比例達79.5%,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達83%,全市9個縣(區)創建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三是城鄉群眾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智軌T1、T2、T4線先后建成投用,“公交+智軌+社區巴士”的城市快速通勤體系逐步完善,城區公交線路不斷優化調整,中心城區公交線路達到121條、擁有城市公交894臺,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達95%;在全省率先完成鄉村客運“金通工程”試點,統籌推動城鄉公交、班線客運、定制客運、便民小客齊頭發展,全市鄉村客運車輛達1842輛(其中“金通工程”小黃車1094輛),城鄉公交線路累計達到68條,農村客運線路累計達到620條,農村地區群眾出行和運輸條件有效改善;深入推進“交商郵供”融合發展,整合農村運力資源,建成“多站合一”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1808個,全面打通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首尾通道。其中,江安“金通暢行”、高縣“紅色速遞”成功入選全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翠屏區、江安縣、屏山縣、高縣4個縣(區)成功創建全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四是交通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深入推進 “電動宜賓”工程,加快推進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網約車轉型電動化,全市新能源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網約車電動化率分別達到82%、58%、72%,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積極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氫能源運用試點,國內首列氫能源智軌電車在宜賓裝配下線;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綠色船舶發展行動等工作,推進多式聯運協同發展,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光伏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交通運輸結構不斷優化調整,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