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通過王局長的簡要介紹,我們了解到了宜賓在地理區位、交通設施等方面的優勢,下面請王局長來跟我們談談宜賓的交通發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
〔宜賓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建平〕:好的,主持人。要說宜賓交通的發展變遷,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前,50年代至70年代),這個階段為交通起步階段。修路的方式主要是民工建勤;明顯的特征是泥結碎石路。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當時的川云中路。建成了兩座標志性的橋梁,一座是岷江一橋(岷江上的第一座公路橋),另一座是馬鳴溪大橋(金沙江上的第一座公路橋)。這個階段概括關鍵詞為“通達”。重點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第二個階段(改革開放后——二十世紀末,80年代至2000年),這個階段為交通發展階段。修路的方式主要是以工代賑;明顯的特征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宜賓至南溪公路、宜賓至珙縣公路,均為三級水泥路。這個階段宜賓交通骨架網絡初步形成,建成了一座標志性的橋梁,金沙江南門大橋(彩虹橋),宜賓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內宜高速)。這個階段概括關鍵詞為“平穩”。重點解決穩不穩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進入二十一世紀——2012年),這個階段為交通快速發展階段。當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西部開發、交通先行”,修路方式有政府投資、銀行貸款、社會融資多種渠道;明顯的特征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現在的樂宜高速公路、宜瀘高速公路、宜賓至長寧旅游公路、宜賓至珙縣公路以及宜賓長江大橋、金沙江中壩大橋、戎州大橋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這個階段概括關鍵詞為“順暢”。重點解決通不通暢的問題。
第四個階段(2012年以來),這個階段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交通強國”、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宜賓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綜合立體交通全面發展,高鐵進入了宜賓、縣縣通了高速、建成了新機場、大型貨船日夜繁忙,出行更加便捷、多樣,物流更加暢通、高效。這個階段概括關鍵詞為“便捷”。重點解決快不快的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