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好的,祝科副區長,通過您的介紹,我們也了解到,翠屏區生態早茶歷史文化深厚、自然條件優越、發展成效顯著,很有借鑒意義。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要求四川“要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賦予四川“三農”工作新的時代使命和更高期許。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生態早茶作為翠屏“5+2”特色產業中的重要產業,請問翠屏區是怎樣抓生態早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呢?
〔翠屏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祝科〕:
我們主要從3個方面抓好生態早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高茶葉品質方面。選優茶樹品種,深化與中國茶葉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引進國家級和省級優良茶樹品種30個,建成茶樹品比園55畝,篩選適宜川南區域種植品種4個,良種覆蓋率達100%,為打造生態低碳茶提供了優良茶樹種質資源支撐。提升產出效益,制定《翠屏區坡地茶園建設技術要求》,統籌“五網”建設,集中連片建成標準化優質茶園。加快生態茶園建設,推廣“茶+林”“茶+果”“茶+菜”等立體復合種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產出效益。種養循環節能減排,創新應用“低山節水云霧灌溉”技術模式,實現“低山也能產好茶”。持續發展綠色循環種養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7.2%;推廣應用陳宗懋院士專家團隊成果新技術(殺蟲燈、黃板等)2.5萬畝,茶園綠色防控覆蓋率達93%,綜合采用生物防治、以草控草、修剪枝還田等技術,大力實施化肥、農藥“兩個替代”行動,化肥、農藥用量同比減少15.97%、15.19%。
二是提升產品品質方面。依托“兩院兩中心”科技創新平臺,完成部、省級科技攻關和推廣項目20余個;開展“茶葉現代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等項目研發10余個。川茶集團計劃同中茶所共同研發紅茶、綠茶等生態低碳系列產品。堅持“技藝傳承+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支持企業在生產自動化、清潔化、標準化上進行技術技藝提升和工藝集成創新,茶葉加工行業全面推行“煤轉電、煤轉氣”工程。整合茶五條政策和產業集群等項目,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改造提升生產線30余條,建成年產3萬噸的精深加工生產線5條,實現茶葉加工產值超30億元。川茶集團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認證企業。鼓勵引導茶企開發六大茶類及優黑優紅、超微茶粉、茶食品、茶飲品、茶保健品、茶化妝品等茶衍生品,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拓展。研發出綠茶酥、紅茶卷、茶涼糕、茶粽等茶食品,川茶集團推廣茶與傳統奶茶相結合的川言茶語新式茶飲。
三是融合發展促增收方面。產業融合上。以金秋湖鎮省級“天府龍芽特色小鎮”創建為契機,計劃投資31億元,規劃面積3.75平方公里,計劃建設茶葉冷鏈物流中心、茶業電商直播基地、科技創新中心等;全面推行“茶業+”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建成國家3A級景區、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省級示范農業主題公園,成功創建“全國區域美麗特色茶鄉”。2023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收入超1億元。品牌營銷上。每年舉辦早茶節、組織企業參加國際茶業博覽會、茶業科技年會等,持續打響翠屏生態早茶品牌。積極探索內容電商、新媒體電商等新型營銷模式,以重點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多維度發力,打通“流量通道”,推動品牌發展破局,助力宜賓茶突圍和川茶出川。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茶業直播電商基地,并成功舉辦茶業直播電商基地開園儀式。眾多明星網紅開展直播帶貨,截至目前,電商平臺營銷累計超3000萬元。利益共享增收上。探索創新黨建引領“三建三帶”“入股返利”及“二定一返三包”等多種形式的全產業鏈利益聯結分享機制,帶動農戶1.5萬戶,2023年實現茶農人均增收超2000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