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2021—2024年,全市實施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973戶。這一數據背后,是宜賓數千戶農村家庭,尤其是農村低保戶、易返貧致貧戶等重點群體告別破舊危房,迎來新居的真實寫照。
在象鼻街道觀斗村,記者見到了王子華。這位老人站在煥然一新的房屋前笑著說:“這房子修得好,我住得很滿意。”2024年,王子華居住的老屋因年久失修,出現墻體開裂、屋檐腐朽等問題,經鑒定為D級危房。當地政府在經過多級民主評議和審定后,為他啟動原址重建的危房改造計劃。當年底,王子華便搬進了窗明幾凈的新家,徹底告別了隱患重重的老屋。
同樣感受到生活新變化的,還有李莊鎮龍金村的左培珍。曾經,破舊漏雨的房屋讓她“雨夜難眠”。村、組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時發現這一情況,立即協助她了解危房改造政策、準備申請材料,一套為她量身定制的房屋改造計劃迅速啟動。“感謝黨和政府,我搬進新家后心里踏實多了。”左培珍言語間滿是感激。
從王子華到左培珍,一個個安居故事的背后,是宜賓市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為鄉村振興筑牢安居基石的有力見證。
近年來,宜賓市多措并舉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組織領導上,將農村危房改造列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住房安全保障的重點工作,確保責任落實和任務推進,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協同推進,促進形成了工作落實的合力。在資金保障上,指導縣(區)在任務總量不變的前提下,綜合考量農戶貧困程度、房屋危險等級、改造方式等因素,科學制定分類分檔到戶補助標準;同時鼓勵各縣(區)結合自身財力,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堅實的資金后盾。在質量安全管理上,通過進村入戶、宣講會等形式廣泛開展《四川省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普法宣傳,增強群眾建房規范意識,筑牢安全底線;創新鄉村建筑工匠培訓管理模式,系統提升工匠技能水平與安全管理意識,同時依托建筑工匠推廣使用川南風格的農房建設通用圖集,整體農房建造質量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政策的溫度不僅在于‘當下改’,更在于‘長久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工作組組長姚良影表示,接下來,將加強與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協調聯動和數據互通共享,健全完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實行銷號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全部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保障范圍,做到發現一戶、保障一戶。(宜賓融媒記者 段敘蘭 羅盼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